走訪各國時總會尋找綠屋頂觀摩,今年有機會來到中國的北京、南京、上海、天津、青島和大連工作,為「台灣茗品博覽會」的主題館佈置綠牆,工作之餘四處旅遊,走訪綠屋頂也成為行程的重點。
「青島軟件園」設置了很大面積的綠屋頂,包含了整個偌大的停車場,作為當地綠屋頂的示範點。
這是一個新興的園區,就像台灣的科學園區一樣,走在路上的科技新貴都很年輕而充滿自信。
綠屋頂以種植草坪的設置為主。
綠屋頂上縱橫的線條引起藍山的好奇,仔細研究端詳。
初見時,以為是以割草技術所刻意形塑的造型,或是噴灑除草劑刻意作出的造型?
仔細觀察才發現:問題出在因為「反樑」而造成土層厚度不夠。
由於綠屋頂設置時是以「降板」方式作為土層堆置的厚度,在大樑上方的土壤介質層會有高度不足的問題,導致草坪容易因為缺水而死亡。因此,設計綠屋頂時必須注意:
1.加高介質層厚度,最好能超過大樑10cm以上。
2.大樑上方可以設計吸水層,減緩因為缺水而死亡或形成方塊的不均現象。
3.介質層較厚,需配置足夠的荷重,並使用「屋頂輕質土」以免危害建築結構的安全性。
灌木在種植時因為必須閃避大樑的位置,因此植栽也形成方塊式的種植。
意外造成的線條,其實有另一種美感,但是草坪活的還真辛苦!
科技的園區,卻沒有設置自動噴灌,只能以人力澆水,讓人匪夷所思。
屋頂的介質尚未使用含有粗粒徑的輕質粗骨材(如植生陶石)等排水性良好的土壤介質,難免造成出水口周圍的水土流失,幸好青島的氣候溫和,降雨量很少。
開放空間的設計,人人都能無妨礙的走上綠屋頂。
這符合藍山的理念 — 綠屋頂是做來被使用、享用的,美觀只是剛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