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織布養液栽培」的綠牆工法為法國、德國、瑞典、澳洲等國家所廣泛採用,率先由法國派屈克‧布朗克﹝Patrick Blanc﹞採用。
兩廳院的「綠色交響詩」便是由Patrick Blanc所創作,開啟了台灣的綠牆風潮。
不織布綠牆具有重量輕、變化靈活的特性,成品極為自然,適合作為生態式手法的應用。
台灣是不織布的重要出產國,2007年出口值達到80億元,因此也有許多人投入研究。
不織布綠牆包含了金屬結構、防水層、阻根板、不織布及植栽等組成,養份由養液供應,在台灣比較適合使用於室內環境。
不織布綠牆的維護成本其實很高,不但需要管理養液供應系統,更要「給綠牆洗澡預防病蟲害」。
雖然國外有許多設置於室外的成功案例 ,但是根據藍山的觀察,在台灣由於受到颱風、夏季高溫及東北季風等環境的限制因子, 不織布綠牆並不適合作為室外使用。
藍山園藝附近的工廠就有失敗的典型案例,設置的「不織布綠牆」不到幾個月就失去觀賞價值,甚至成為視覺的缺點。
工廠因為當初設計施工的廠商請不動了,邀請藍山協助改善。
向南的一面在冬季仍避不了東北季風的摧殘,夏季的高溫也讓植物受不了。
向西的一面雖然避風,但是整體的植物仍有生長不良的情形,尤其是缺肥嚴重。
這面不織布綠牆的設置成本很低,除了材料是不織布之外,該有的配件都沒有,只是便宜。
給水系統為PVC水管打孔後穿入不織布設置,並非供應養液的系統,因此植物並沒有得到養分的供應。
生長旺盛的季節性草花需肥量大,根系需要足夠的空間,也不適用於此系統。
不織布直接貼在牆壁上,防水層、阻根層都缺乏,在夏天吸收牆壁的溫度,土溫過高的因子也會讓植物活不下去。
過大的開口間距及整齊的排列,也完全失去了佈置不織布綠牆「符合生態」的優點。
水分受到重力而往下流動累積,下方植栽容易因為過濕而死亡。
還有一個重要的缺點 —- 一旦感染病菌,隨著整面連結的不織布而傳播蔓延,病菌不容易預防及控制。
設置前要三思啊!
要做就要做整套的,千萬不要只是貪圖便宜而簡單的掛上一張簡單的不織布,失敗是必然的。
建議使用於室內環境或短時間的會場佈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