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大陸的仿古觀光景點很多,西安附近就有大唐芙蓉園、大雁塔、大唐西市等知名景點,我從旅遊推薦清單中選擇了連西安同學都還未曾造訪過的新興景點「袁家村」,畢竟在西安讀了七年書的同學們早就把大部份的地方都玩爛了,選擇一個新鮮的地方,可以一起探險。
這是一個集村整建的的景區,以「關中印象體驗地」為發展主軸,不過幾年已經晉升為五A級的景區,每天吸引幾萬人的造訪,其中最吸引我們來的主要原因是「聽說東西都很好吃」!
西安搭乘地鐵到城西,再從城西客運總站坐公交車到袁家村還要一個小時。

「袁家村」最吸引我的地方是「重現鄉村生活實況」,把本來鄉下農民的生活真實的展現給遊客。

用古老的方法,做古樸真實的食物。

賣東西的人,也吃自己正在賣的食物。

對於我來說,這些第一次見到的新奇食物都讓人好奇的想要買來吃吃看,小嚐一口就先收進包包裡。

才一進入景區,同學就一再告誡「包包背在前面」,鄉下難免小偷扒手很多!

面對美食,欲望很難控制!

回民不吃豬肉,牛羊料理是庶民美食,多變而道地。

天氣還很涼,先喝碗熱騰騰的羊雜湯,整個人都暖了!

今天是最冷清的星期一,人潮還是有點塞,慶幸不是假日來這兒數人頭。

很簡單的炸薯條,還是要排隊。

人手一包ㄟ! (全程隨時都要用手抓住包包!)

整個村莊散發出來的古老味道,不單單是只有老房子,還有人。

切小塊的饃,是泡饃、炒饃的原料,陝西人家家必備的食材。

野菜煎餅。

鹹味的豆腐腦。

不管什麼食物,都會被加上一大勺的辣油,但都要嚐嚐!
出門前我早已有心理準備,先吞下了大田味散和克爛治兒墊底,鐵胃也不能鐵齒!

一路吃下來,遊村的速度就是慢慢來。


連紅薯粉皮都是辣的!

還好我有鐵胃!

煎攪團,看看就好。

坨坨是包餡的餅。

一路吃到這裡,算是掛了,坐下來休息一下。

喝茶休息。

小時候,大人理髮時也會挑耳朵,看他的爽樣!

村裡保留了很多以前的生活用品,水井打水的工具也保留著給遊客體驗。

吃撐了,逛逛古玩街。

傳說中的「暖炕」原來是長這樣子!

古時後的織布機,體驗一次一元。

手工織布的顏色挺多的。

手工織布的衣服還真的有人買ㄟ!

來到一家「門神專賣店」,聽說因為現在大家都不貼門神了,所以門神都失業了,門神只好把年獸再放出來為害人間,大家才又開始張貼門神祈求平安。

虧他還想得出來這點子!

還有不少文創店。

挺有創意的抱枕。

吸引年輕人的目光。

老棗樹也被村莊保留著。

還有過去民俗的遊戲。

最後,每個人都必吃的「袁家村酸奶」,肚子再也裝不下任何的食物了,只能當做是拌手禮帶回家。

接下來的食物只能用看的。

再怎麼吸引人也沒用。

辣椒專賣店。

滿滿一屋的辣椒ㄚ!難怪一整天吃到的都是辣的!

手癢,玩起了打洋薯,就像是打麻糬一樣。

玩夠了,只好買一碗洋薯吃看看,一樣是很辣,那軟軟的口感還真是「特別」,這是愛玩的代價!

從老宅中看到過去的精雕細琢,在觀光的營造中被保存下來。

袁家村重現明清古街道、古建築、古店鋪和古老的手工藝,經營的成功模式在台灣很難被複製,畢竟,台灣也沒有古物可以被保留,就算有也早已被拆光了。

成功發展的袁家村還在繼續擴建中。

台灣美食也將在袁家村重現。

只是,台灣小吃如何融入這古樸的風格中呢? 後續的建築已經沒有明清街道的古樸韻味,大概是快速擴張之中已經難以顧及品質了吧!


順道遊覽就在附近山上的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

門口保存了6隻可愛的石馬。

還有當時的石碑。

雖然號稱是全中國最大的陵墓區,但是整個景區空蕩蕩的。

只有空蕩蕩的享殿遺址,不值得一遊。

我只有對沿路上的黃土高原窯洞感到有興趣,那曾是課本中才出現過的名詞,但是冬暖夏涼的窯洞早已沒有人居住了。

明明整天都在吃,同學知道我愛吃豬腳,特意安排了西北大學旁的「白鹿原豬腳坊」老店,又是一桌美食。

謝謝同學!因為有你們的陪伴,西安才會這麼好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