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正是鯝魚(台灣鏟頷魚、苦花)溯溪迴遊產卵繁殖的季節,但是頭前溪上的鯝魚因為上坪堰攔砂壩的阻擋而無法溯溪而上,設置的魚梯也失去功能性,因此關心魚類生態的清華大學曾晴賢教授在FB號召大家前來幫忙「採捕搬運」,幫忙鯝魚回到上游產卵繁殖,來了數十人。
攔沙壩阻礙魚類繁殖是台灣生態的老問題,七家灣溪的櫻花鉤吻鮭也是因為攔沙壩的阻隔而形成多個河段,造成櫻花鉤吻鮭因為近親繁殖而弱化,在雪霸國家公園多年的努力下才得以將攔砂壩逐漸拆除,恢復原有的河道生態。
其實攔沙壩的壽命很低,建造幾年後就會被砂石淹沒淤積,不再有攔砂的功能性,卻成為生態的殺手。
鯝魚需要在17度以下的水溫環境才能產卵繁殖,上坪堰下游的水溫過高,無法上溯的鯝魚將會因為水溫過高而失去繁殖的機會。
曾老師以八卦網捕捉鯝魚。
昨天獲悉曾老師號召志工前來幫忙,尤其是需要自備網具的「捕魚高手」,藍山還特別跑了一趟網具店,只是我從來都沒有捕過魚,連八卦網應該買什麼規格都是一問三不知,況且要學會拋網需要幾天的時間練習,所以只好空手前來支援。
(本圖片來源:曾晴賢FB)
抓到的鯝魚有許多都已有10歲的大小,都已經抱卵準備繁殖了。
捕捉到的鯝魚難免會受傷,先經過消毒、加水及灌裝氧氣,再接力送上車輛,在最短的時間內運輸到攔砂壩上方的河道放流。
在志願工作者的接力下完成,把握時間,才不會造成死亡。
這些工作都必須要穿越湍急的河道。
水深湍急,架設繩索是渡河的必要安全措施。穿著青蛙裝渡河其實滿危險的,一滑倒就爬不起了,四個人拉一個人也得大費周章,需要在水中將青蛙裝脫掉才能脫困。
完成今天的捕捉工作後,曾晴賢教授為我們說明魚梯設計的問題,點出了「人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去做設計,但卻不能違背魚的行為」的原則。上坪堰的魚梯連一條魚都沒有,就是因為設計違背了魚的行為所導致。
1.魚梯本來已經被砂石堵塞而沒水,這幾天受到關注後才有怪手臨時將水道挖開,平時只是沒有功能的裝飾品,可見平時維護管理的必要性。
2.魚梯設計不良或是損壞失修,魚梯需要設計成一段一段的水潭,水深至少要達到有3-4個魚寬的深度,鯝魚才能逐階跳躍而上,但是有些地方已經崩壞而沒有深潭,鯝魚根本就跳不上去。只要有一個地方損壞或是設計不當,整個魚梯就失去了功能。
3.魚梯中的石頭等設計不良時往往會阻礙鯝魚往上跳躍的路徑。
4.目前的魚梯設計在河道旁,直線往下流之後再銜接到主河道,對於鯝魚來說現在的魚梯就像是溪流的支流一樣,不是鯝魚要上溯前往的主流上游的路線上,因此不會有鯝魚使用現有設計的魚梯。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魚梯的中間折回壩基的深潭中,當鯝魚往上游到壩基的深潭時,因為受到阻礙而尋找路徑時,才會找到壩基處的魚梯而加以利用。
第一次參與搬運採捕的活動,經驗不足,沒能幫到什麼忙,但是以後再有機會就有經驗了。
(本圖片來源:曾晴賢FB)
以前參與過幾次七家灣溪的櫻花鉤吻鮭族群調查,協助數魚的工作,計劃主持人就是曾晴賢老師,只是一直無緣相見,今天終於能夠見到老師本人,很開心ㄟ!
看到許多家長帶著小朋友前來參與,這也是很不錯的環境教育,讓小朋友可以從小開始接觸自然,灌輸環境意識。
(本圖片來源:林瑞珠FB)
工作完還有熱茶、點心可以吃ㄟ!
攀樹夥伴展榮和雪霸義務解說員琬瑜也來參與。
(本圖片來源:林瑞珠FB)
完成了今天的工作,上坪堰下的深潭還是可以看到不少鯝魚正在壩基下徒勞無功的跳躍著,這也意味著這樣的工作還需要持續下去,還有更多的鯝魚需要幫忙,需要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