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在移植後都會架設支撐系統,以提高存活率,主要的作用是:
1.增加樹木的支撐能力,減少倒塌倒伏的風險。
2.減少根球的搖晃,新的吸收根生長時才不會斷裂,得以吸收水分及養分,加速樹勢復原。
3.避免跟球位移,才不會造成整個支撐系統的崩毀。
藍山在進行水湳受保護樹木的移植作業中採用三種型態的支撐系統,各有用途及利弊:
1.植生地錨:固定根球及架設鋼纜支撐系統。
(1)固定根球:避免根球移動,穩定新根生長時不斷裂而能快速恢復。
(2)架設鋼纜系統:快速施工,埋設時不需開挖,不會傷害週圍樹木的樹根。
2.槽鐵地錨:架設鋼纜支撐系統,埋設時需大量開挖,適用於周圍沒有樹木的區域。
3.竹支架:支撐輔助
藍山主要採用的支撐系統是「植生地錨」,可說是大樹架設支撐系統的極優選擇。
「植生地錨」的埋設操作很方便,一學就會,插上專用的衝擊棒,只要使用挖土機就能夠輕易的將植生地錨直接打入土中,完成架設,速度很快,節省施工人員的人力費用。
如果是在樹木的原有棲地上架設鋼纜支撐系統時,使用「植生地錨」是最佳選擇,因為安裝過程不需要進行地面的開挖,不會因為開挖而傷害到洲為樹木的樹根。
移植大樹時,將「植生地錨」打入根球的周圍,可以將土球固定,以免因為土球移動而傾斜。
全樹型移植時,往往最怕頭重腳輕,龐大的樹冠需要承受很大的風力,此時只要根球稍微移動就會發生傾斜,嚴重時甚至倒伏,因此固定根球是很必要的措施。
固定根球時,要注意避免因為固定鋼纜切入土中而造成鬆動,嚴重時甚至將根系切斷。因此,藍山設計了專用的加強保護網,鋪設在固定鋼纜下面,提供保護。
將植生地錨打入地下後,以挖土機將地錨拉起,讓地錨打平後提供錨定作用,就完成架設架設作業。
拉起時也可以驗證拉力是否足夠,例如新填的土壤就可能因為過於鬆軟而沒有足夠的拉力,沒有作用。
槽鐵地錨是傳統的地錨方法,俗稱「地牛」,因為部分位置的地下有太多大石礫而無法將植生地錨打入地面,只好改用傳統地錨,藍山這次是採用6米槽鐵切成五段,埋入約1.2米深處。此外,水泥柱、空心磚等材料也都可能被使用。
傳統地錨在埋設過程中需要開挖很大的洞穴才能埋入,只能使用於周圍沒有樹木新植的區域,如果是在原來的樹木棲地架設鋼纜時不適用傳統地錨,因位開挖過程中會傷害樹根,還沒有保護到樹木就已經先造成巨大的傷害,得不償失。
最後再架設竹支架,提供彈性的支撐,完成大樹移植的支撐系統架設。
竹支架的彈性及支撐力足夠,也不需要砍樹,材料費用低,但是每年都需要拆換更新。
移植樹保計畫送入台中市樹保委員會審查時,樹保委員希望能架設鋼構系統來強化支撐,但是藍山認為鋼構支撐系統反而會造成樹木的傷害,主張以具有彈性緩衝的植生地錨+竹支架系統來作為支撐系統,據理說明後才終於獲得樹保委員的認同。
後記:
這個案例是藍山以前的老樹移植工作案例,自從106年八月起接任台中市樹保委員之後,需要協助審查樹保計畫,就不再接台中市的樹保案件,避免有球員兼裁判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