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石駁坎的堆砌很費時,但卻是較接近自然的護坡工法,保持自然滲水,減少水土流失。
客人願意放棄水泥灌漿的快速工法,以傳統古法來進行水土保持的工作,也是基於環境友善的誠心。
首先進行放樣定位,完成面以等高線為原則。
堆砌時先往下開挖,做為基礎。
底部以大石頭做為基礎,增加穩定度。
釘出基樁,量測好斜度,往內側傾斜。
依斜度逐步往上堆疊,做為基準的水線隨著高度調整。
堆砌的過程就像是玩積木一樣,必須逐步卡緊才能穩固。
面材是堅硬的溪石或山石,不易風化。
內側一層厚厚的卵石是穩固的關鍵,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大雨時才不會讓土壤流失,愈靠下方愈厚實,才能成為穩固的基礎。
現場挖起來的山石大多是質地較軟,也不夠大,不適合作為面材,大多藏在內側的透水層。
怪手跟著施工,將土壤填入壓實,才能一步一步往上堆疊。
完成預定的高度。
表面是平整的石板,以水泥封邊固定,可以避免表土逕流造成水土流失。
水泥在現場攪拌。
表面石板以小石頭調整高度,可以讓作品更平整,也可以遮住較大縫隙的水泥,避免外露。
縫隙填入泥土,外觀更顯自然。
完成平整的表面高度。
上層以石片覆蓋水泥。
水泥乾燥穩固後填入泥土,砌石駁坎完成。
這個基地耗費半年的時間才將陡峭的山坡完成駁坎,做好水土保持的工作,水泥灌漿也許快速,卻對環境有更大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