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水湳經貿園區的列管老樹移植工程中,藍山為老樹設計了「擴大樹穴結構模組」,這是在台灣的第一個施作的案例。
「臺北市新建建築物綠化實施規則」及2020年起實施的「綠建築技術規範」都有規定單獨植栽穴面積,大喬木四平方公尺以上,中喬木二點五平方公尺以上,小喬木一點五平方公尺以上。
對於都市寸土寸金的侷限空間來說,「擴大樹穴結構模組」提供了樹木根系的生長空間,解決植穴面積不足的問題!相對於昂貴的地價來說,是極低成本又有長期效益的解決方案,更符合國際上保護環境的潮流趨勢。
由於本案的列管老樹定植地點的生長空間有限,土地公廟的香火鼎盛而有人潮往來踩踏的需求,在利用空間重疊下,藍山擔心未來老樹的根系生長受到侷限與危害,因此在未來的人行通道上設置了「擴大樹穴結構模組」,以緩解人為的可能干擾,預留根系的生長空間,未來也可以避免老樹因根系缺氧而發生浮根的困擾。
都市綠化經常面對的空間侷限問題,人與樹木的利用空間重疊時該如何取捨?這是一個總是常會讓人感到頭痛難解的課題,難道沒有共存共榮、和平相處的方法嗎?
每次到日本旅遊時,對於日本的老樹下都會保留了廣闊樹穴空間的作法總是令人印象深刻,日本人知道要在根系伸張範圍提供足夠的保護,樹下的土壤介質也經常維持大量的有機質,讓櫻花能夠在良好的生育空間下成長,難怪日本能夠留下許多數百年的老櫻花樹,成就世人嚮往的旅遊勝地。
台灣也有許多知名的樹木,例如台東池上鄉的「金城武樹」,因為颱風而倒伏受傷而受到關注,經過日本樹木醫搶救後存活下來,但是在休養期間還是有許多民眾非得要踩到樹穴上,摸摸樹幹才會甘願,為了拍照而沒有顧慮到樹根生長範圍的土壤將會因為踩踏而逐漸密實,踩踏會造成樹木很大的傷害。
藍山當時也參與「搶救金城武樹,與日本樹木醫同行」的工作,對於受到重傷的金城武樹在經歷倒伏搶救後仍然無法獲得安寧休養,也只能搖頭!
藍山在2015年七月前往新加坡參加ISA亞太攀樹錦標賽時,第一次接觸到「擴大樹穴結構模組」使用於樹木移植的植穴改良的工法展示,深感這是適合於台灣侷限環境的方法。
2015年ISA亞太攀樹錦標賽在新加坡舉辦,其中精采的「大師賽」在藝術館前的大樹舉行。
藝術館在興建時並沒有因為建設的需要而將大樹砍除,為了兼顧了人行利用的需求,同時也為樹木保留了良好的生長空間,將整個人行通道及樓梯都以「架高地板」的方式設計,還刻意的標示解說,宣達維護大樹的決心與作法。
當年11月,藍山再次前往新加坡參加「高樓綠化國際研討會」,便安排實地參觀「擴大樹穴結構模組」的施作工地,瞭解新加坡在移植樹木時的應用實例。
新加坡在擴展海濱休閒空間的都市建設過程,移植了整排的大樹,同時也在新建的人行通道上設置了大範圍的「擴大樹穴結構模組」,達成了兼顧樹木生長需求與人們活動需求之間的平衡,不因人類的需求而壓迫犧牲大樹的生長空間。
新加坡有大量的應用實例可以參觀,而且量體都很大,整條綠色廊道都設置。
新加坡的用心隨處可見,因此決定引進到台灣來嘗試看看。
樹木的根系絕大多數都是生長在50-60公分深度的淺層土壤中,因此需要很寬的面積來維持根系生長的需求,也才能夠提供樹木足夠的支撐力。
但是現代都市環境的土地資源稀有,到處種植了許多行道樹,卻無法提供足夠的空間給樹木,往往都只有一個小小的樹穴,難怪樹木總是長不大,往往只要颱風一來就倒了一大片。
「擴大樹穴結構模組」的原理在於利用結構物形成支撐力,擴大樹穴的範圍而提供樹木根系的生長空間,結構模組內不會因為人為活動而讓土壤逐漸密實,因此得以為持土壤的透氣性及排水性,讓根系得以正常生長。
為了設置車道而將緊鄰大樹的生長空間夯實,是土木工程的標準作法,然而卻犧牲了樹木生長的需求。
樹木的生長空間總是被犧牲,最終只能為了生存下去而「浮根」,兩敗俱傷。
提供足夠的結構力,並能創造一個不會讓土壤被壓實的空間,提供樹木根系生長。
根系可以擴大生長的範圍,因此稱為「擴大樹穴結構模組」。
結構模組可以設置在車道、人行道或安全島之中。
近年來,「連續性植穴」受到矚目,許多單一而狹小的樹穴紛紛改成連續性的植穴,但是因為人行道上仍有走路、行車、候車亭等功能需要兼顧,往往會造成連續性植穴推展的障礙。此時如果可以在單一植穴之間埋設「擴大樹穴結構模組」而成為「隱形的連續性植穴」,將可兼顧樹木生長需求及人群使用的需求,達到雙贏。
行道樹種植前,鄰近的整條人行道上都先埋入擴大樹穴結構模組,兼顧了通行的需求,因此即使樹木只能擠在狹窄的路旁,也能夠保有足夠的根系生長空間。
美國拉斯維加斯採用的「隱形連續性樹穴」的案例,值得作為人行道設計的借鏡。
迪士尼樂園也應用「擴大樹穴結構模組」塑造「隱形的連續性植穴」,在滿足樹木需求的同時,也為爭取最大的空間滿足人潮活動需求,達到樹木與人的共存共榮。
英國的Newcastle在 Layman Stree也以「擴大樹穴結構模組」使用在人行道的設置,兼顧行道樹的生長。
在美國西雅圖的亞馬遜新總部,也有模組的使用。
因為這是第一次在台灣施作,施工前先在藍山園藝組裝練習。
台中水湳列管老樹在提出樹保計劃時受到極多的關注,在執行移植作業時,來了許多關心老樹的樹保委員,對於「擴大樹穴結構模組」的新工法也感到好奇。
藍山預先在現場操作模組的組裝,提供樹保委員的審查。
老樹完成移植後開始進行模組的裝配。
首先需將地面整平,再以強力的不織布舖底。
安裝擴大承重的底座。
在組裝「擴大樹穴結構模組」的過程中,經常以重力檢視模組的完整結構。
緊鄰老樹的新植樹穴,擴大樹穴範圍,提供根系生長空間。
完成模組安裝後,填入透氣性、排水性良好的「樹穴植生土」,樹木根球的周圍也同時埋入「酸素管」。
從根球到「擴大樹穴結構模組」的整個範圍都填滿透氣介質土壤,誘引根系延伸,再以人力踩踏密實。
澆水及初步的踩踏夯實。
再進行第二次、第三次的反覆填土及夯實,直到完全填滿後,再進行整平作業。
整個未來樹根伸張的範圍內都填滿了透氣的介質土壤。
覆蓋上承重的頂蓋,上方就成為可以重壓的結構面了。
形成通道。
上方覆蓋不織布後開始填入粗砂或碎石。
老樹與「擴大樹穴結構模組」的連結面設計很重要的步驟是必須要覆蓋導根板,引導根系進入「擴大樹穴結構模組」裡面而受到保護,才不會讓根系生長在上層沒有結構模組保護的土壤中,受到踐踏傷害。
填入30公分以上的介質之後,結構模組上面的空間就可以夯實及造路。
終於完成老樹移植的作業了。
「擴大樹穴結構模組」成為隱藏式的保護設施,外觀看不出來。
一個月後重返現場,廟方已經在「擴大樹穴結構模組」上方舖上了麻布(設置舖面前的臨時材料),成為來到廟裡拜拜的人行通道,兼顧老樹生長空間與人為空間運用的預期目的已經達到。
本案如果可以在老樹的四周圍都埋設「擴大樹穴結構模組」的話,將可以提供更好的生育空間,但是因為藍山是半義務性質的協助老樹移植,限於經費的限制而只能夠在最需要的人行通道一側進行設置。
將工法材料引進台灣的初期也難免費用較高,但相信如果可以在台灣成功的將工法材料推展出去,等到有了經濟規模之後,未來的成本也可以降價下來而成為普遍設置的工法,也是好事一樁。
台灣也許做不到為樹木保留足夠的專用空間,但是為樹木的根系留下生長的空間是做得到的,推薦「擴大樹穴結構模組」的做法給國人,希望能夠為台灣創造更優質的環境。
延伸閱讀—
「成功的綠屋頂至少需要經過哪些考驗? 以「工研院 51館國際會議廳薄層綠屋頂」為例」
「營造峇里島休閒風格的空中花園–如何設計一座適合居家的露台花園?」
「屋頂輕質土(植生輕質土) 應用於綠屋頂的設計與施工,確保符合建築結構安全的要求!」